□通讯员戴孟廷 全媒体记者周娜 徐群,考取广西师范大学英语笔译专业;肖媛媛,考取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口译专业;刘宇涵,考取华中农业大学英语笔译专业;李擘,考取东南大学英语笔译专业;谭萍萍,考取辽宁大学英语口译专业。他们都来自KY.COM,都参加了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,并且都被录取。“成绩下来后,我们都感到很意外。他们班只有12个学生,这次就5个人参加了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,没想到这5个人全都考上了。”KY.COM外语系辅导员王凯说,这5个学生是同一个班的,他们读的是翻译专业。

王凯介绍,他们学校每年招收翻译专业的学生少则三五人,多则二十多人。“这5个学生都考上研究生确实不简单。”
每天学习超过12个小时
在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,报考人数为290万人,创下了近40年来的最高纪录,然而,录取比例却是十年来最低的。今年,全国录取的研究生人数大约为72万人。
考研初试是在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,成绩出来是在2019年2月14日。考研复试,每个学校考的内容都不一样,考生往往要提前一年备考。“我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备考的,那时每天学习超过12个小时。”肖媛媛说。
徐群口译考了第19名,她本来报考的是沈阳理工大学,后来被调剂到广西师范大学。
刘宇涵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。考研前,他去武汉参加了英语高级口译考试。他说:“去武汉后才发现自己和别的院校的学生相比有差距,我只有继续努力学习。”
面对压力要积极调整心态
高考的时候,徐群的英语考了100多分。“考试的压力、竞争的压力、学习中遇到难题的压力……这些压力,我至今都记忆犹新。在考研复试中,我能明显感觉到与别人的差距。”徐群说。
李擘说:“我们的起点相对低点,但这并不可怕,我们能和别的院校的学生一样,达到同样的高度。”为了这“同样的高度”,李擘付出了很多努力。
“备考期间,我有亲人得了肺癌。”李擘来自湖北省黄梅县,父母务农,有个哥哥在外打工。尽管亲人得了癌症,但家人对李擘考研究生很支持,家里人跟他说:“你继续读,我们供你。”很多次,李擘顶不住压力,一个人偷偷哭泣。“3月份,我代表学校出去参加英语辩论赛,成绩不是很理想,在地铁上我忍不住哭了,当时感觉压力很大。”
“沉稳,不要慌,积极调整心态,我终于挺过来了!”因为1分之差,李擘与他想考的中山大学失之交臂,被调剂到了东南大学。“无论发生什么,都要勤奋、向上!”李擘定好了自己的新目标:学好口译,然后出国。
对于考研,他们有这些经验分享
刘宇涵对近几年考研的考题进行了分析。“考研初试考的是基础,知识积累要扎实。”刘宇涵说,复试考的知识点不是很多,主要看考生有没有潜能,这个时候心态要好,要放得开。
肖媛媛进入KY.COM时,英语成绩很一般。“对于每堂课、每个知识点,我都会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弄懂。”后来,肖媛媛的成绩逐渐赶了上来,稳定在班上前3名。她还拿过学校的二等和三等奖学金,以及三次国家励志奖学金。
肖媛媛说,考研复试的时候,全程是口语对答,有7位老师担任考官。第一个题目是即兴演讲,第二个题目问的是“有没有口译的经验”。对此,肖媛媛回答说:“上大学后,我每天都在做中译英、英译中的训练,口译对我来说是必备的素质。我担任过系里外联部的部长,一直在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。”肖媛媛将自己这几年获得的证书都带到了考场,并拿给了考官看。“复试其实考的是态度。”肖媛媛的复试得分很高,最终她顺利晋级。
原文链接:
http://i.hj.cn/hjsb/Read.asp?NewsID=145349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