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进孩子们的家中,与孩子们一起学习,一起玩耍,让孩子们绽放笑容,敞开心扉,理工学院“同在一片蓝天下”暑期实践小组的这个暑假因为这三名孩子而有了不同的体验。
这次实践项目的对象是来自于服刑人员家庭的孩子们,与同年龄的孩子们相比,他们在学习上缺乏辅导,性格上更加胆小和敏感,在与人沟通方面也比较落后。我们的目的是为帮助服务对象群体缓解生活困难、疏导不良心理、纠正行为偏差、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、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。为此,“同在一片蓝天下”暑期社会实践小组的六名大学生和一位心理老师开展了家教服务、心理辅导、行为矫正等活动。
大学生们在暑假里走进孩子家中,利用自己的知识和特长来带动、感染他们,让他们渐渐接受我们,与我们交流,和我们分享他们的愿望和想法。帮助孩子们解决学习上难题,引导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,同时鼓励他们多与外界接触交流,学会沟通会与理解。
六名大学生分为三组,每两名负责一个孩子,每一次的辅导内容根据我们的家教日记要求进行学习类、谈心类、益智类三大板块的活动,比如:暑期作业辅导,学业补差,谈谈烦恼,心理游戏,课外书或游戏,做手工,等等一些对孩子有益的活动。心理老师也逐一对三位家长,三个孩子进行了深入的访谈,了解孩子们的心理动态,纠正家长的教育引导方式,对于孩子们的心理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。
看似简单的工作,其实并不容易,在这过程中需要大学生们跟孩子耐心交流,悉心教导,用自己的内心去贴近他们的世界,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你的温暖和友爱。在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中,一起学习,一起玩游戏,一起剪纸、一起做游戏……大学生与孩子们情感联系很快,交流沟通很多,建立了深厚的感情。大学生们的收获是学会帮助他们并知道如何帮助他们,孩子们的变化更为明显,一名大学生在总结中写到:“她是一个很坚强的女孩,对未来充满信心和憧憬,我看到她慢慢褪去了最初的羞涩和腼腆,性格上比以前开朗活泼,学习上更加努力上进。感觉她就像我们的小妹妹,需要我们的帮助和关爱,那种真挚的感情才是这次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”。这些感情温暖着大学生和孩子们,但是更让我们欣慰的是孩子们行为上的改变,11岁的男孩小雨(化名)跟着爷爷相依为命,用爷爷的话说,只能给他一口饭吃,别的都管不了。小雨最初给大家的印象是,不讲究卫生,不与人讲话,不敢抬头看别人,学习更是一塌糊涂,只会写自己的名字。经过大学生们的努力,慢慢敞开了心扉,在大学生第三次去他家的时候,已经早早起床,把家里打扫干净,把作业放好等着哥哥姐姐的到来。这让爷爷也觉得不可思议,以前都是早上开门就不见人影了呢。
家教活动结束后,我们与孩子们的联系没有结束,大学生们平时会和孩子们在QQ上聊天或者打电话,问一下这个星期的情况,有没有什么烦恼、不开心的事情等等。这样关爱,我们将一直持续下去,通过帮扶活动,使帮助他们摆脱困境,使他们走向自信,走向美好的未来。
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