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夏时节,骄阳似火,恰如燃烧的青春和炽热的梦想。
在KY.COM(以下简称“理工学院”),有一支以“筑梦朱集”为名的志愿服务团队。从第一次触动到初创团队,从个人号召到爱心汇聚,5年来,他们与襄阳市襄州区朱集乡村图书室双向奔赴,用大手拉起小手,为当地留守儿童带去知识和欢乐。
今年夏天,团队成员再次前往朱集镇,在位于希望路上的乡村图书室开展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支教活动。活动虽有时限,但志愿服务永不停歇。该团队发起人、指导老师王凯说:“下一个5年,我们还将继续!”

筑梦朱集 理工学子成立志愿服务队
时间的齿轮拨回2017年,当时,王凯还是理工学院外语系一名大三学生。在校期间,他喜欢尝试新鲜事物、挑战自我,并热衷于组织、参与志愿活动。
一次偶然,他从辅导员程飞老师那儿得知,在襄州区朱集镇,有位宝妈蒙金丽为了给女儿和留守儿童提供课余学习和活动的场所,创立了一间公益图书室。
蒙金丽的故事让王凯心生敬佩,更想去实地看看,孩子们是否需要帮助。当年7月,刚放暑假,他便与蒙金丽联系,从学校出发,辗转乘车2个多小时抵达朱集镇。
回忆第一次走进图书室的场景,王凯记忆犹新,他说,地方很小、书也很少,书桌凳子上面还有破损。看着简陋的图书室,感受到蒙金丽为公益奉献的热情,更觉得她做这件事不容易,特别心疼,很想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。
从朱集返回后,王凯立即和学生会的同学商量,希望通过捐赠、支教等方式,支援蒙老师的乡村图书室,得到大家积极响应。
2017年9月,新学期刚开学,王凯便在外语系发起成立筑梦朱集志愿服务团队,初始队员有10余人。紧接着,他们筹备“庆国庆,迎中秋”主题活动,在“十一”假期前往图书室,带着当地留守儿童做月饼,普及节日风俗及相关知识。

5年坚守 希望路上留下成长足迹
随着活动的陆续开展,理工学院和外语系都注意到了这支青春的队伍,并对团队给予鼓励和支持,这让王凯和队员们更有力量坚持下去。
2018年,王凯大学毕业,在学校的邀请下,他留校工作。自此,他作为指导老师,继续带领筑梦朱集团队,开展支教和各类活动。在学雷锋月,他们举办“呵护祖国花朵”主题活动,用寓教于乐的形式,教留守儿童们唱歌、舞蹈;节假日,他们带着丰富多彩的课程,前往图书室支教;筹集到物品和图书,他们赶赴图书室捐赠……
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,团队和图书室建立了深厚的情谊。
2019年教师节,蒙金丽带着二十多名留守儿童,前往理工学院参观,向大学生志愿者们致谢,学校和筑梦朱集团队热情接待了孩子们,大家一起欢庆教师节。
疫情期间,团队组织志愿者积极行动,在线上“云支教”,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和作业。“双减”政策实施后,团队调整课程,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年级层次进行学情分析,以教育启发和艺术启蒙为重点,为孩子们开展绘画、舞蹈、手工制作、音乐赏析等艺术类课程;爱国主义教育、安全知识普及等主题课;以及户外活动和素质拓展等活动。
5年来,朱集乡村图书室几经搬迁易址,逐步走上正轨,场地变宽敞了,藏书增多了。它所在的希望路上,也留下了大学生志愿者们数不清的足迹,和这间图书室,一起见证了筑梦朱集团队的成长历程。
去年,“筑梦朱集留守儿童”项目入选湖北省教育厅“百校联百县—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计划”立项项目。

爱心延续 让青春绽放出绚烂之花
如今,这支团队不断发展,已有150余名队员,团结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在一届一届学生中传递。
今年暑期,王凯再次带领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,前往朱集支教。
听闻他们到来的消息,家长和孩子们高兴不已,已经搬到襄阳城区的孩子们赶回了老家;放假后到武汉与父母团聚的孩子,和父母返回了朱集。
襄州区朱集镇副镇长胡晋文说,理工学院外语系的师生志愿者连续5年坚守初心,不辞辛苦地来到朱集开展支教帮扶活动,不仅为留守儿童送来了爱和温暖,更为乡村文化教育的发展贡献了力量。
谈及这支团队,蒙金丽感慨万千,她说,天气这么热连风扇都没有,但师生志愿者们不怕苦不怕累,有爱心更有耐心,真的特别感动。团队不仅暑期支教,节假日也来开展活动,每次带来的课程,都令人惊喜,如科学实验和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皮影戏,让大家大开眼界。
孩子们特别喜欢大学生志愿者们,支教活动不仅补充了第二课堂,无形中还激励了这些农村的孩子,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向上的力量。
采访中,蒙金丽坦言,一些公益团队常面临经费不足的问题,筑梦朱集团队也不例外,真心希望有社会力量能给予一些帮助,让他们能开展更多的志愿服务活动,服务更多留守儿童。每一个善举都应该被看见,这个团队不仅给留守儿童带来了爱和陪伴,也给予了乡村留守妇女有力的精神支持,陪伴她们在改善乡村教育的路上一路同行。
在王凯的朋友圈,分享了一段他制作的视频短片,用来回顾5年来的支教历程。画面中有希望路、乡村图书室、支教课堂、孩子们和志愿者开怀的笑容和不舍的眼泪……他在旁白中说:“以立鸿鹄志、做奋斗者的姿态,不惧严寒酷暑,勇挑重担,让青春在朱集镇的希望路上绽放出绚丽之花。如果说奉献一定会有回报,那么我们精神上的收获是无穷的……下一个5年,我们继续!”(作者:胡梦思 戴孟廷)